昨晚上了一堂课,蛮有意思的,分享一下:
1)这世界崇尚的物质享受(一打开电视,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,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贷款一摞摞),是对的价值观吗?如果是错的,为什么80%的人还是往追逐名利这条路走呢?(包括父母一定要孩子读名校拿高分数)
2)如果认为这是错的,你有勇气活出不一样的道路吗?
3)有了勇气,就要做出牺牲。人差不多每天花90%的时间在家以及工作。在工作vs 家庭上,又如何平衡呢?
- 有调查指出,95%的人死前最遗憾的是没有花时间在家人身上,5%的人遗憾没有完成某些事或解不开一些私人恩怨。但从来没有人会遗憾没有花更多时间在工作上!
- 现在生活环境或许需要双亲工作,但如果妈妈真的要选择把更多时间给孩子,做全职妈妈,就真的不行吗?不是不行,但是需要做到
a) 把物质欲望降到最低
b) 节俭
c) 勤劳
举例来说,选择在家煮食:把吃名贵食物的欲望降低 ; 在家煮食更便宜也更健康 ; 在家煮食虽然需要花时间精力准备和善后(妈妈不得不勤劳啦),但这煮食劳作其实可以让爸爸和孩子们参与,也趁机会培养孩子们的烹煮兴趣以及对家庭的一份责任感。
- 当然如果双亲不得不工作,也记得请准时回家,因为工作是做不完的。但与孩子们/家人相处时间是一去不回的。
人生充满选择,哪个选择会让你今生无憾呢?
2016年10月21日星期五
2016年10月19日星期三
理财 | 高学历低薪资,橙 vs 苹果
不同行业有不用薪金制度(底薪/起薪/花红)。
你如果拿护士行业的薪水去跟化妆柜台小姐的薪水比较,一样Diploma出来,工作时间长,可是薪水就不一样了。
护士行业稳稳拿一笔工资,而化妆柜台小姐拿着非常低的底薪,可是却有抽佣制度,只要肯努力销售,有稳定的客源,一个月的薪水可以是护士行业的两倍。
一样从大学出来的学生,在银行工作以及在IT公司工作,就如拿橙和苹果比较。在银行行业工作,年假可以长达20天,花红也优厚,真的要比,可以气死人。
更不用说以下文章的记者行业,是真的需要靠‘热血’去维持薪水不高的工作热诚。但是焉知非福,我想从记者行业四处奔波得到的经验,建立的人脉,总比呆在银行的工作者高很多。日后创业或换工也有一定的帮助吧。
无论哪份工作,想要好好退休,投资理财规划一定少不了。工作帮助你得到主动收入,存进口袋才是你能善加利用来制造被动收入。
高主动收入者未必已经成功制造了高被动收入来钱滚钱。殊不知很多‘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’的有钱人,是月光族或花未来钱。
反而之前分享的在披萨店工作的澳男,起头难,但存钱投资有道,早早就能退休了。
所以丢脸吗?见仁见智吧。如今的高学历很难代表什么了。出来工作看表现,退休看被动收入。:)
摘自陈韵如 : 高学历低薪资,这样丢脸吗?
当身边的朋友薪水都高过自己时,说不介意是骗人的,但又能怎样,那是事实,我只能接受,然后安慰自己说,至少这是一份自己有兴趣的工作。
每次看到网友说“小时不读书,长大做记者”就会莫名生气,拿了一个学士学位,接受大马中文媒体的低薪,决定以“热血”去拼,但往往拼到一半就觉得薪水不符合工作量,然后心里开始不平衡,一直犹豫是否要转行算了。
身边朋友都在不同行业工作,一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很大方地说要请我吃大餐,因为公司花红太令人满足开心,值得庆祝。
一名月薪6000令吉的朋友说想买人生中第一辆车,预算是十万以上的价位。
一名经理级的朋友每个星期都要去按摩纾解压力,按摩费用可说是我一个月的伙食费。
卖房产的代理朋友几乎每一天在面子书炫耀自己大吃大喝,钱花得一点也不手软。
几名每个月赚很多没有地方花的朋友一起买屋子投资,身上已有几间房产出租,过着“包租婆”的生活。
看着新村里那几个中学毕业后到新加坡工作的堂表弟妹,几乎个个都比自己赚得多,我这个家里唯一大学毕业的高学历却每天只会说“没钱”,还真的很丢脸。
薪水不比别人高,首先要先自我调适,和自己拼命对话。
1.小学设立观念;中学设立情感;大学设立思想。因为读了大学,我才会有一堆奇奇怪怪别人没有的想法,值得!
2.赚多少就花多少,人生未必要变成有钱人,要有和别人一样有质感的生活,未必要花大钱,小钱也有LIFE!
3.人各有命,赚太多钱也未必幸福,太多钱可能是一种烦恼,常常要想是不是有人要骗我,是不是有人因为钱和我做朋友,会不会遇上劫匪。
4.太容易得到的事物往往不稀罕,得来不易梦想才会珍惜。若一年出国旅行无数次,那么旅行就会变成去商场般无聊了,你说是不是?
唉,全都是自我安慰的话,也只能这样,要不然身边朋友的薪水可会把自己压死,不在乎、不比较才是王道。
图源摘自网上
你如果拿护士行业的薪水去跟化妆柜台小姐的薪水比较,一样Diploma出来,工作时间长,可是薪水就不一样了。
护士行业稳稳拿一笔工资,而化妆柜台小姐拿着非常低的底薪,可是却有抽佣制度,只要肯努力销售,有稳定的客源,一个月的薪水可以是护士行业的两倍。
一样从大学出来的学生,在银行工作以及在IT公司工作,就如拿橙和苹果比较。在银行行业工作,年假可以长达20天,花红也优厚,真的要比,可以气死人。
更不用说以下文章的记者行业,是真的需要靠‘热血’去维持薪水不高的工作热诚。但是焉知非福,我想从记者行业四处奔波得到的经验,建立的人脉,总比呆在银行的工作者高很多。日后创业或换工也有一定的帮助吧。
无论哪份工作,想要好好退休,投资理财规划一定少不了。工作帮助你得到主动收入,存进口袋才是你能善加利用来制造被动收入。
高主动收入者未必已经成功制造了高被动收入来钱滚钱。殊不知很多‘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’的有钱人,是月光族或花未来钱。
反而之前分享的在披萨店工作的澳男,起头难,但存钱投资有道,早早就能退休了。
所以丢脸吗?见仁见智吧。如今的高学历很难代表什么了。出来工作看表现,退休看被动收入。:)
摘自陈韵如 : 高学历低薪资,这样丢脸吗?
当身边的朋友薪水都高过自己时,说不介意是骗人的,但又能怎样,那是事实,我只能接受,然后安慰自己说,至少这是一份自己有兴趣的工作。
每次看到网友说“小时不读书,长大做记者”就会莫名生气,拿了一个学士学位,接受大马中文媒体的低薪,决定以“热血”去拼,但往往拼到一半就觉得薪水不符合工作量,然后心里开始不平衡,一直犹豫是否要转行算了。
身边朋友都在不同行业工作,一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很大方地说要请我吃大餐,因为公司花红太令人满足开心,值得庆祝。
一名月薪6000令吉的朋友说想买人生中第一辆车,预算是十万以上的价位。
一名经理级的朋友每个星期都要去按摩纾解压力,按摩费用可说是我一个月的伙食费。
卖房产的代理朋友几乎每一天在面子书炫耀自己大吃大喝,钱花得一点也不手软。
几名每个月赚很多没有地方花的朋友一起买屋子投资,身上已有几间房产出租,过着“包租婆”的生活。
看着新村里那几个中学毕业后到新加坡工作的堂表弟妹,几乎个个都比自己赚得多,我这个家里唯一大学毕业的高学历却每天只会说“没钱”,还真的很丢脸。
薪水不比别人高,首先要先自我调适,和自己拼命对话。
1.小学设立观念;中学设立情感;大学设立思想。因为读了大学,我才会有一堆奇奇怪怪别人没有的想法,值得!
2.赚多少就花多少,人生未必要变成有钱人,要有和别人一样有质感的生活,未必要花大钱,小钱也有LIFE!
3.人各有命,赚太多钱也未必幸福,太多钱可能是一种烦恼,常常要想是不是有人要骗我,是不是有人因为钱和我做朋友,会不会遇上劫匪。
4.太容易得到的事物往往不稀罕,得来不易梦想才会珍惜。若一年出国旅行无数次,那么旅行就会变成去商场般无聊了,你说是不是?
唉,全都是自我安慰的话,也只能这样,要不然身边朋友的薪水可会把自己压死,不在乎、不比较才是王道。
图源摘自网上
2016年10月18日星期二
股市 | 消费股的天下?
哈哈哈哈哈,我是说减价啦~~
以下图发现了什么?
前4名都是消费股耶~~
风水轮流转,大多数出口股已经起了,反而消费股渐渐下滑。
还没有到大减价。就看你以什么心态想拥有这些股。
毕竟很多人唱什么预算案啦,什么美国大选啦,都可能打乱股市如意算盘。(其实有哪些日子是真的风平浪静的呢?是的话,早就世界和平了吧。。)
做好准备的人才慢慢留意买入/加码点咯。
以下图发现了什么?
前4名都是消费股耶~~
风水轮流转,大多数出口股已经起了,反而消费股渐渐下滑。
还没有到大减价。就看你以什么心态想拥有这些股。
毕竟很多人唱什么预算案啦,什么美国大选啦,都可能打乱股市如意算盘。(其实有哪些日子是真的风平浪静的呢?是的话,早就世界和平了吧。。)
做好准备的人才慢慢留意买入/加码点咯。
2016年10月17日星期一
股市 | 生活 | 不可测的未来
最近大马指数慢慢往下掉,可是我留意的个股好像都慢慢起或停留在原地,没有往下掉。
有点风雨前来的平静。
手中来收股息的股自然继续收着,至于加码,还加不下手。
至于Margin户口的股,倒是慢慢清掉了。以防暴跌时还有机会买入。见好就收吧。反正我也不是那种投机时机很准确的人,没有暴跌的期间,还是不要轻举妄动。
感谢主,11月还能继续工作,只是换新的工作岗位。我们人能做的安排实在是太渺小了,你永远不知道神所安排的目的,但身历其境后,才恍然大悟。
就像不可测的股市,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暴跌,只能回看历史来吹水马后炮一下,尽量准备好自己,准备好子弹,等时机到,因为它已经超出你我的控制范围了。
最近也在看书充实自己,尤其是育儿方面,看来升级当妈妈后,总是情不自禁重心转移去孩子身上,哈哈。有趣的是刚接触到一本书'我的主日学教师‘,作者:刘清彦。原来绘本不只是用来亲子共读,或在教室里和学生共读,还可以用来带出圣经的一些道理,加强孩子们对了解圣经的机会。
哇~我不知道是不是神的带领或旨意,但是我清楚知道自己是满心欢喜来看待这契机 :D 能影响甚至牧养身边的小孩子,是一件美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