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29日星期五

理财 | 乐高Lego也是资产?

是的,据说乐高积木的投资回酬率不但快而且高过金 @.@

就像投资名表和名包包,投资玩具也能增值!

但是不是随便买一盒乐高来收就行了,必须要有主题哦~

例如电影主题,或者著名建筑物~

根据Focus Malaysia报章,300美元的其中乐高配套在8-9年后,可以以2500-3500美元卖出!


我妹妹几个月前在欧洲旅游,花了RM5k+‘败’了个名包包回来做投资,同款包包比在大马的便宜很多。她说这些名包(甚至二手包包)每年都会增值,这对我来说有点不可置信,但却是事实。

增值从哪儿来?就是有买家愿意高价买入/回收。也有专业的收藏家虎视眈眈,如邮票,旧货币等。

这种投资会有泡沫的一天吗?不知道。但可以从历史窥探一二。


摘自百度:郁金香泡沫

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。1593年,传入荷兰。17世纪前半期,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,数量非常有限,因此价格极其昂贵。在崇尚浮华和奢侈的法国,很多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,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。1608年,就有法国人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。不过与荷兰比起来,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。
当郁金香开始在荷兰流传后,一些机敏的投机商就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。不久,在舆论的鼓吹之下,人们对郁金香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,并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。1634年,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荷兰的全民运动。当时1000元一朵的郁金香花根,不到一个月后就升值为2万元了。1636年,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、几匹马等值的地步。面对如此暴利,所有的人都冲昏了头脑。他们变卖家产,只是为了购买一株郁金香。就在这一年,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,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。正如当时一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:“谁都相信,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,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,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。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,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。无论是贵族、市民、农民,还是工匠、船夫、随从、伙计,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,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。无论处在哪个阶层,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,投资于这种花卉。”1637年,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。与上一年相比,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%!1637年2月,一株名为“永远的奥古斯都”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,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,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。
就当人们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时,一场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。由于卖方突然大量抛售,公众开始陷入恐慌,导致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。一夜之间,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。虽然荷兰政府发出紧急声明,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,劝告市民停止抛售,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%来了结所有的合同,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。一个星期后,郁金香的价格已平均下跌了90%,而那些普通的品种甚至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。绝望之中,人们纷纷涌向法院,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挽回损失。但在1637年4月,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,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,从而彻底击破了这次历史上空前的经济泡沫。


2017年9月28日星期四

育儿 | 失去安全感的孩子 (感慨帖)

失去安全感的孩子是怎样的?

因为老大是我自己带的,所以我以为我给她足够的安全感了。

直到老二的出生,开始和老大分房睡,虽然还是一样的临睡前故事时间及陪睡,但是显然不足够,常常会在半夜哭醒起来找妈妈(完全不理和她同房的爸爸 = = | |) ,白天也常闹别扭和耍脾气。

我体验到了孩子失去父母(尤其是妈妈)后情绪的波动,原来可以如此敏感。

今天从朋友分享中知道她大哥大嫂在4年内有了3个小孩。虽然妈妈全职在家,可是因为想有自己的喝茶独处时间,3个小孩都交给佣人带,直到2-3岁就送进幼儿园。

第2个男孩也许比较敏感,没什么机会享受母爱,弟弟就出生了。在极度缺乏安全感之下,视弟弟如仇敌。。。并攻击弟弟(虽然弟弟也是24小时由佣人带着的。。)。也常常发脾气来得到大人们的关注。在2-3岁送进幼儿园,发生了与其他小朋友肢体冲突被记过,也开始在家与姐姐争吵时攻击姐姐。最后孩子每天一大早大哭大闹,不愿踏进幼儿园,所以暂时留在家。

他们带了这小孩见心理医生,心理医生开了非常简单的药方:让这小孩有和妈妈相处的时间。

简单但也许对这热爱自由的妈妈太难了,在妈妈带小孩2-3个月后(孩子和妈妈一同出席游戏小组时可是带着微笑的),今天小孩又被硬送回幼儿园。。

我这朋友非常感慨,亲眼看着天真可爱的小男婴演变成如今有哭闹及暴力倾向的小小孩。她极力每天抽时间带自己孩子去家婆家时,和这小男孩相处及阅读故事,但依然不及妈妈的陪伴。

局外人的我也感到难过。就事论事,如果情况没有改善,未来栋梁就要变成社会负担了(想想那些选择放火烧宗教学校的孩子吧),而私下也是一名妈妈的我,则为这彷徨的小孩感到不舍及痛心。。

回到我的部分,老大的症状在我让她继续和我同房后痊愈了。我知道她还没准备好独立分房,我会耐心陪伴她,她独立的日子一定会来,我又为什么硬要她早独立呢?